# 第十一章 無形資產、投資性不動產、生物資產與農產品

# 無形資產

# 定義

  • 不具實體存在、經濟效益與期限難以估計、價值波動甚大的資產

# 種類

  • 可獨立辨認
    • 專利權:政府授與發明者就其發明享有製造、出售與使用之專有權利
    • 著作權:政府授與著作人就其創作享有發行、出售或出版之專有權利
    • 商標權:是一種可分辨出特定公司或產品的標記或名稱。如可口可樂、麥當勞等
    • 特許權:是經營某種業務或銷售某種商品、使用某些商標的一種契約協定。如特許經營執照
  • 無法獨立辨認
    • 商譽:會計上認為企業之預期盈餘若超過正常水準而有超額盈餘,該企業即有商譽

# 取得方式

  • 外部:企業透過購買合併交換政府捐助等四種方式取得之外部無形資產
  • 內部產生
    • 應分為研究階段與發展階段
    • 若無法區分,則所有相關支出應視為發生於研究階段

# 原始認列衡量

  • 要件

    • 具有可辨認性
    • 可被企業控制 => 企業的人力資源,因無法被企業控制而不得認列
    • 具有未來經濟效益 => 新事業開辦費因不符此要件,必須認列當期費用
  • 外部取得

    • 購買
      • 成本 = 購買價格 + 使資產達到可能使用狀態前之可直接歸屬成本
      • 購買價格:包含相關稅捐、法律費用及規費等
      • 直接歸屬成本:包括有專業服務費、員工勞務成本及測試費用等
    • 其他:透過合併交換捐助無形資產應以公允價值作為入帳成本
  • 研究階段

    • 定義:係指企業活動支出在於發現新知識,或尋求其他知識的應用、評估及選定等
    • 會計處理:
      • 理由:此階段的支出,無法證明未來很有可能產生經濟效益流入企業
      • 作法:應將研究階段支出,認列為研究費用
  • 發展階段

    • 定義:生產或使用前之原型及模型設計、建造及測試,及設計與新技術有關之工具、印模等
    • 資產認列條件
      • 該無形資產已達技術可行性,未來可供使用與出售
      • 意圖完成該無形資產,並加以使用與出售
      • 企業有能力使用與出售該無形資產
      • 此無形資產未來很有可能產生經濟效益
      • 企業具有充足之技術、財務及其他資源,以完成此發展專案計畫
      • 支出能可靠衡量

# 後續評價處理

  • 有限耐用年限
    • 攤銷:將無形資產成本轉為費用的過程稱之

    • 攤銷法:可採用直線生產數量等法,但通常都採取直線法進行成本攤銷

    • 殘值:除少數例外情況,有限耐用年限無形資產之殘值應視為零

    • 會計分錄: (+) 攤銷費用 (-) 無形資產or累計攤銷

    • 公式

      可攤銷金額 = 成本 - 殘值
      
  • 不確定耐用年限
    • 定義:無形資產產生之淨現金流入期間不存在可預見之終止期限
    • 攤銷:不得逐年提列,亦即不攤銷
    • 減損測試
      • 時機:需每年進行測試
      • 目的:確定無形資產價值是否減損,且應改列為有限耐用年限無形資產
    • 衡量
      • 測試:若可回收金額 < 帳面金額時,計算無形資產減損損失

      • 公式:

        淨公允價值 (A) = 資產出售可得金額 - 直接銷售成本
        使用價值 (B) = 資產後續使用期間時產生淨現金流入之折現值
        可回收金額 (C) = Max {A, B}
        
        資產損失 = 帳面金額 - 可回收金額 (C) = 帳面金額 - Max {A, B} > 0
        
    • 會計處理
      • 當無形資產減損發生時, (+) 減損損失 (-) 累計減損─無形資產
      • 減損損失:為營業外費用,累計減損:為資產的減項
    • 減損迴轉利益
      • 測試:企業應於報導期間結束日,評估以前所認列之減損是否有證據顯示不存在或減少
      • 限制:迴轉後之帳面金額應 ≦ 原始 ( 帳面值 - 累積攤銷 )
      • 會計分錄: (+) 累計減損─無形資產 (-) 減損迴轉利益 ( 營業外利得 )
      • 例外:已認列之商譽減損損失不能迴轉

# 訴訟處理

  • 無論勝訴或敗訴,訴訟花費之支出,大抵均應認列費用
  • 若公司敗訴時,應評估未來現金流入是否減少 ( 資產減損 )

# 估計變動

  • 比照固定資產估計變動之會計處理模式

# 後續支出

  • 若支出無法證明或辨認能增加未來經濟效益,則應視為效益支出,並認列為費用
  • 若支出可明確辨認能增加未來經濟效益,則為資本支出,並認列成本。但金額不可超過產生的效益

# 處分

  • 比照固定資產處分之會計處理模式

# 投資性不動產

# 定義

  • 企業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而持有之不動產

# 特性

  • 產生的現金流量幾乎獨立於其他資產

# 範例

  • 長期增值土地:為獲取長期資本增值所持有之土地
  • 未確定用途土地:目前尚未決定未來用途所持有之土地
  • 未來投資性不動產:正在建造或開發,以供未來作為投資性不動產使用之不動產
  • 營業租賃建築物或不動產權益:以營業租賃方式出租之建築物或不動產權益

# 特殊情況判例

  • 情況:部份為賺取資金或資本增值之不動產
  • 判別
    • 可單獨出售與出租時:則會計處理 ( 認列與衡量 ) 分別為之
    • 無法單獨出售與出租時:需以重大性來判別係屬何種不動產

# 母子公司判例

  • 情況:甲公司將不動產以營業租賃方式出租予母公司與子公司
  • 判別
    • 編制甲公司個別報表時:應將此不動產視為投資性不動產
    • 編制集團合併報表時:應將此不動產視為一般性 ( 自用 ) 不動產

# 原始認列衡量

  • 必要條件
    • 未來效益有可能流入
    • 成本能可靠衡量
  • 認列資產
    • 原始成本:請參考不動產、廠房與設備章節
    • 後續增添成分
    • 部份重置成本 => 但被重置的成本應予以除列
    • 重大維修成本
  • 認列費用
    • 情況:日常性、經常性的維修成本
    • 項目:人工及消耗性 ( 小零件 ) 成本

# 後續評價衡量

  • 模式
    • 企業可選擇公允價值模式或成本模式為其會計處理政策
  • 公允價值模式
    • 公允價值
      • 定義:係指充分瞭解並有成交意願之雙方據以達成資產交換之價格
      • 調整:為調整後價格 => 排除特殊情況與條件 ( 異常融資、售後租回協議等 )
      • 不調整:亦即不可慮 ( 減除 ) 未來直接銷售的交易成本
    • 處理
      • 以公允價值衡量:於報導期間結束日 ( 3/31 , 6/30 , 9/30 , 12/31 ) 時重新衡量資產價值
      • 認列當期損益:資產價值變動的利益或損失,於發生當期認列於損益表中
  • 成本模式
    • 會計處理:比照不動產、廠房與設備之會計處理模式
    • 期末評估:應對不動產之殘值與耐用年限進行評估
    • 變動:若有變動,應依據會計估計變動之規定處理

# 生物資產

  • 專有名詞
    • 生物資產
      • 定義:係指企業飼養或培育具生命之動物或植物
      • 區分:可分生產性消耗性生物資產兩類
      • 範例
        • 畜牧業:所飼養的乳牛、綿羊、豬、雞、鴨等牲畜
        • 林木業:人造森林的林木
        • 精緻農業:溫室裡的蘭花或杏鮑菇等經濟作物
    • 農產品
      • 定義:係指生物資產之收成品
      • 範例
        • 畜牧業:從飼養牲畜所取得之牛奶、羊毛、雞蛋、豬肉、雞肉等蛋肉品
        • 林木業:從人造森林砍伐的木材
        • 精緻農業:從溫室的蘭花或杏鮑菇等作物所採收,準備出售的蘭花枝或杏鮑菇
    • 收成
      • 定義:生物資產產出農產品的過程 (依已達可產出農產品時,稱成熟生物資產 )
      • 範例:牧場飼養乳牛產出牛奶 ( 生產性 ) ,或將肉牛宰殺產出牛肉 ( 消耗性 ),皆為收成
    • 生物轉化
      • 定義:生物資產因成長、蜕化、生產與繁殖等因素,造成品質與數量改變的過程
      • 範例:如小牛長大為乳牛 ( 品質改變 ) ; 母乳牛生下小牛 ( 數量改變 )
    • 農業活動
      • 定義:企業對於生物資產之生物轉化與收成之管理
      • 範例:畜牧業的牲畜餵養、清潔與清掃等有助於其轉化與收成之活動
    • 出售成本
      • 定義:直接歸屬增額成本。係指使生物資產達到可供銷售之地點及狀態所必須增額之成本
      • 排除:不包括財務成本 ( 利息 ) 與稅捐 ( 營業稅、所得稅 )
      • 範例:把農產品送到市場之分級、包裝與運輸成本,及支付的市場管理費
  • IAS41 適用範圍
    • 原則:與農業活動有關的生物資產
    • 判別:動物園、海生館或植物園的動植物,其非為農業活動所用,應適用不動產、廠房與設備會計
  • 農產品認列衡量
    • 收成前:
      • 因尚未與生物資產分離,不應自生物資產分離並單獨評價
      • 例如:乳牛身體的乳汁、綿羊身上的羊毛
    • 收成後
      • 科目:列為存貨─農產品 => 但僅限加工前
      • 例如:存貨─牛奶
      • 衡量:以收成點的淨公允價值衡量
    • 加工後:
      • 應適用存貨會計,轉列存貨─加工品名稱
      • 例如:存貨─奶粉

# 生物資產會計

  • 淨公允價值模式
    • 時機:IASB要求與農業活動有關之生物資產應採用此模式
    • 會計處理
      • 無論原始成本或者後續評價認列,皆須採用淨公允價值認列

      • 後續支出:生物資產的後續投入支出 ( 如飼料、人工、疾病防制 ),列為營業費用

      • 公式:

        淨公允價值 = 公允價值 - 出售成本
        公允價值調整利益 (或損失) = 淨公允價值 - 帳面值  ==> 列為當期費用
        
    • 農產品認列
      • 生產性生物資產產出的農產品: (+) 存貨 (-) 公允價值利益調整─生物資產
      • 消耗性生物資產產出的農產品:
        • 一般: (+) 存貨 (-) 生物資產
        • 差額: (+) 公允價值利益(損失)調整 (-) 公允價值利益(損失)調整
  • 成本模式
    • 時機
      • 原始認列時,無法取得市價資訊
      • 市價的替代估計模式亦明顯不可靠
    • 消耗性生物資產
      • 適用:存貨會計概念。如將以肉品出售的牛羊豬雞鴨
      • 方法:投入成本逐步累積至出售,未出售前以成本與淨變現孰低法評價
    • 生產性生物資產
      • 適用:不動產、廠房與設備會計概念

      • 方法

            生物資產帳面值 = 原始成本 - 累計折舊 - 累計減損損失
        
      • 折舊點:始於生物資產達可供生產使用時 => 如乳牛可以產出牛乳出售時

      • 減損:可回收金額 = 使用價值 = 資產後續使用期間時產生淨現金流入之折現值

    • 放棄
      • 當發現生物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可靠衡量時,則應立即改為淨公允價值模式

# 補充:

# 表格 1

模式 適用資產 會計處理特點 PPE
(包括觀賞目的生物資產、生產性植物)
投資性不動產 生物性生物資產
(用於製造農產品)
消耗性生物資產
直接出售
農產品
成本模式 1.不動產、廠房及設備
2.投資性不動產
3.生物性生物資產
提列折舊及認列減損
重估價模式 不動產、廠房及設備 先提折舊,在做重估價。上漲至 OCI,下跌為當期損失
公允價值模式 投資性不動產 不提折舊,插額皆入當期損益
淨公允價值模式
(公允價值減出售成本)
1.生物資產
2.農產品
不提折舊,差額接入當期損益
(當期原始認列損益、公允價值調整損益)
出售時 N/A 未強制規定但實務上依是否為例行性業務而定 淨額 淨額 淨額 總額 總額
  • 重估價模式公允價值模式淨公允價值模式 三擇一

# 表格 2

無形資產 尚未可供使用 有限耐用年限 非確定耐用年限 商譽
應否攤銷 不得攤銷 需攤銷 不得攤銷 不得攤銷
攤銷方法 應評估殘值及攤銷期間,按合理有系統的方式攤銷
評估減損時點 1.於報導期間內若有減損,應立即進行減損測試
2.無論是否有減損跡象,應每年定期進行減損測試
於報導期間結束日評估是否有減損跡象,若有則進行減損測試 1.於報導期間結束日評估是否有減損跡象,若有則進行減損測試
2.無論是否有減損跡象,應每年定期進行減損測試
3.於報導期間結束日評估耐用年限
4.若耐用年限由非確定年限改為有限時,應進行減損測試。後續期間,應加以攤銷,視為會計估計變動
1.於報導期間結束日評估是否有減損跡象,若有則進行減損測試
2.無論是否有減損跡象,應每年定期進行減損測試
3.商譽若係於當年合併所產生者,應於當年年底前進行減損測試
減損損失迴轉 可迴轉 可迴轉 可迴轉 不可迴轉